玻璃钢大侠 发表于 2014-1-11 09:20:49

隐形冠军中航惠腾:风机叶片拓荒者

    [导读]科技创新是“隐形冠军”核心驱动力
■ 文 / 韩奕
在全国风电场正在使用的风机叶片中有近四成来自中航惠腾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惠腾”)。这家从军工企业转型的风电新能源企业一度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叶片生产厂家,连续多年保持国内市场老大的位置,可谓名副其实的风机叶片行业的“隐形冠军”。即使在经历“质量门”和风电市场寒冬洗礼后,中航惠腾依然保持在国内风机叶片行业三甲之列。
专注“叶片”
中航惠腾党委书记姜兆民见证了这家风机叶片“隐形冠军”企业的历史,从引入国外技术受挫到自主创新,进而成为金风科技独家叶片供应商,从产品供不应求到业绩遭遇重挫,中航惠腾这家中国最早专业生产叶片的企业,也见证了过去十年中国风电发展的辉煌与坎坷。
中航惠腾有着制造风机叶片所需的特殊基因,其前身为惠阳航空螺旋桨厂,当时是亚洲唯一生产螺旋桨的企业,姜兆民也是从这家企业走出来的。
但进入风机叶片领域却是“歪打正着”,姜兆民介绍说:“介入叶片可以追溯到1999年,惠阳航空螺旋桨厂承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00KW大型风力发动机组风轮叶片研制任务,并在2000年5月完成首台样机,而那时的动机只是挣科研费,不是市场驱动的开拓行为。”
对于生产螺旋桨的惠阳厂而言,风电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脱胎于惠阳航空螺旋桨厂的中航惠腾借鉴了航空业在空气动力、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凭着自身在航空螺旋桨30多年的经验,中航惠腾尝试生产叶片从100瓦到200瓦,再从3000瓦到5500瓦,不断突破。
2001年,中航惠腾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股权比例为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占45%、燃机动力占30%、美国美腾能源集团公司持有25%。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家企业会成为行业龙头。
“跑步”创新
风电叶片看似简单,却有很多技术需要突破,当时在国内风电机组五大部件中也只有叶片是国产化程度最低的。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其技术性能直接决定了机组的整体性能和风电利用经济性。
中航惠腾是如何在国外技术垄断的环境下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的?
姜兆民坦言,中航惠腾也曾想到跟外国风电领域合作,可不是遭到拒绝就是提出苛刻条件,这也让中航惠腾认识到花钱买不来关键核心技术。自此,中航惠腾走上了一条“跑步”式的研发之路,跟国外的同行“赛跑”。国外风电企业最开始进入中国也是试探性的,规模都比较小,他们虽然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在中国市场的开发却相对缓慢,也给了中航惠腾专注叶片研发的时间,就看谁将产品最先投放市场。
比一般研发更难的是做风电叶片的专利,通过多年的积累,目前中航惠腾已经有十几项专利,可以生产12个系列、近40种型号的产品,叶片单机涵盖65千瓦到3.0兆瓦,遍及国内20个省、区近150个风场及9个国外风场,拥有秦皇岛、酒泉、张家口等5个生产基地,建成保定、北京、荷兰三大研发中心。
2009年,中航惠腾收购世界知名风电叶片设计公司荷兰CTC,这个战略性的收购正在中航惠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C的研发直接跟中航惠腾的产品研发对接。
晋升冠军
将中航惠腾的产品下线时间和市场主流机型时间相比对,不难发现,中航惠腾研发的产品往往抢先于市场近两年的时间。技术研发早于市场的策略,让中航惠腾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
从建厂仅仅几台叶片的订单到供不应求,在中国风电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中航惠腾牢牢坐稳了行业龙头的地位。2002年,中航惠腾600千瓦批量生产打破国际市场垄断,2006年,中航惠腾的600KW叶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并迎来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1.5MW风机叶片下线。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叶片市场占有率第一,年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利润超过3亿元。
随着兆瓦级以上的风机在中国的大发展,中航惠腾一跃成为了国内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的最大供应商。从2004~2007年上半年,惠腾连续3年成为金风科技独家叶片供应商,占其零部件采购总额的比例均超过20%。中航惠腾从2004年到2007年的4年中,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5566.2万元、1.21亿元、5.01亿元和12.62亿元;净利润从2004年的1058.49万元,跃升到2005年的3378.59万元;2006年和2007年净利润更是暴增,分别为1.07亿元和3.10亿元,4年内仅净利润就增长了29.2倍。
同时,中航惠腾经历了三次增资扩股,2001年到2006年期间,只引进了中国航空公司第二集团公司一家新股东。2006年6月,中航二集团参股进入,变更后的各股东比例为:保定惠阳30%;中航二集团和美国美腾各占25%;燃机动力持股20%。此后,燃机动力再次对中航惠腾增资,注册资本由3.6亿元增至5亿元。
寒冬思过
2010年是中航惠腾的一个分水岭,业绩大幅滑坡,市场占有率一年内跌破15%,原定的IPO独立上市计划也被迫取消。
究其根源,除了风电行业的寒冬的到来,中航惠腾内部管理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国家风电产业政策持续收紧和风电设备市场容量急剧下降等因素,加上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竞争加剧,风电设备厂商业绩下滑。 2010年,风电机组价格持续走低,从2007年的7000元/千瓦时降至3500元/千瓦时,风机叶片降价是必然趋势。
其实早在2008年,姜兆民就感受到了风电市场的疯狂扩张,在国家4万亿投资的背景下,风电产业的高速成长吸引了众多资本涌入,一下子出现了几十家甚至上百家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与国外企业的技术竞争不同,中航惠腾跟国内企业打拼的是价格。当时的技术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只要有充裕的资金可以比较容易购买到国外的技术,并快速将产品打入市场,风电叶片从一个科技密集产品变成资本密集产品。
中国风机叶片市场一下子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在整个市场发生转向的时候,中航惠腾还没能完成自身的调整。
2010年的“质量门”更是雪上加霜,让中航惠腾感受到了企业发展史上最大的危机。质量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管理问题,源于惠腾早期作坊式生产模式的弊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中航惠腾尝试使用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一半的国产胶,却对产品没有进行全部项目检测,结果黏合叶片的胶剂进口配方不合格,而该批次的风机叶片已经安装到100余台风机上,叶片总价值在两亿元人民币左右。中航惠腾为此不得不采用召回措施,替换胶剂。通过这次教训,中航惠腾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跟上游供应商签订责任合约,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涅重生
目前,中航惠腾的市场占有率虽已恢复到10%左右,依然是叶片市场的三强之一,但与之前的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差距,中航惠腾的目标是再达到20%左右。
在市场低谷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中航惠腾一方面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另一方面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为了改变原有作坊式粗放管理模式,摆脱亏损局面,中航惠腾对内加强管理,通过组织机构调整,质量体系重建、管理流程再造,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到精益型管理方式转变,以卖方市场为焦点的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焦点的管理模式转变。运用6S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精益管理等战略管理工具拉动,使质量管理覆盖到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产品制造直到销售的全过程。
中航惠腾在内部解决质量与管理问题的同时,也与风机整机制造商进行沟通,努力让市场恢复对中航惠腾产品的信心。同时,还要通过工艺技术研发,在工艺上把成本降下来。风电机组占整个风电投入的50%左右,叶片又占到风电机组成本的18%左右,相当于叶片占风电投入总成本的一成,是单个组件占比最高的,叶片成本的降低将加快风电产业的商业化。
姜兆民认为,研发能力是中航惠腾再次腾飞的最大资本,中航惠腾有40多个自主研发型号的经验,在风场运行十几年的叶片的数据也是一笔财富,中航惠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大优势。研发能力决定了未来风电叶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中航惠腾的另一个大优势是中航集团航空材料的研发能力。随着未来叶片越来越重,对主机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碳纤维材料在叶片领域的应用是国内三大叶片商(中航惠腾、中复连众、中材科技)必争之地。而在目前,碳纤维运用最多的领域是飞机制造,中航惠腾的上市母公司中航重机在碳纤维材料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工艺积累是中航惠腾的财富。
作为最早出口风机叶片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低价竞争的环境下,中航惠腾将视角投向国际市场。如果通过自主创新,将自主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打开国际大市场,目前存在风电产能过剩就不是问题。真正使中国的风电企业成为行业世界冠军,而不是仅仅固守中国市场。截止目前,中航惠腾已向美国、巴基斯坦、南非、日本等15个国家出口叶片,产品涵盖了750kW至2.0MW的各种型号。
在经历过高速发展与低谷徘徊后,一向低调的中航惠腾追逐世界风机叶片市场冠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玻纤销售员 发表于 2014-1-11 10:48:57

Re:

灌水。

rlb 发表于 2014-1-11 15:41:20

好文章,很实际,我熟悉该企业情况。

南亚树脂 发表于 2014-1-13 16:16:09

不错,有空再仔细看。

4月初二 发表于 2014-2-9 14:47:43

早已经不是当年了

hohohaha 发表于 2014-2-10 09:39:11

做的早不一定做得好不过从01年建厂到10年,这些人钱早赚的哗哗了,赚够了都

爱猎人 发表于 2014-12-1 19:21:13

但愿还能发展起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隐形冠军中航惠腾:风机叶片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