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邓海岸

最近谁家的风扇叶断了吗?2009-06-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2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十年前,公司的老同事就对这种预埋做了全套了。从故纸堆的报告里翻点东西出来激赏一下。

还是在上天之前,照第二副图那样搞个全套的吧,安全第一,搞个原型机啥的挂个几年更保险了 [s:2]



照搬LM大哥的, 它的SUPER ROOT TECHNOLOGY从2000年之后就开始喊话了,2004年用在54,61.5米验证,那个叶片挂在原型机上好像有好些年了吧。

现在才开始开展起业务来吧。 最近据说6MW的开始有几十套的业务了(不知是哪家的)。

难说,算了。灌灌水,乐一乐。[s:4]
未命名.jpg
未命名1.jpg
未命名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22: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楼兄弟的全套 是  说 疲劳试验也做了?  这试验量就大了.  

据我做知,该竹叶片的"新"椎形螺栓套是小头朝向叶根. 极限拉伸试验应该是做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2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的套路(先辈们做的经验),静力试验-----疲劳(从静力中取数据)---疲劳后来个破坏(看看保留强度如何)。如果实在不放心,挂几个原型机搞几年。


就是用第二副图那个家伙,那个设备死贵死贵的。 [s: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套模具贵吧
呵呵
现在成本是企业的关键,没有低的成本就没有市场份额
但低成本不是说产品质量不好啊
那才是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6: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效率压成本吧。

就像固定资产折旧这一大项一样,很多是刚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7: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最近了解
瑞尔科技的螺栓套没有问题
和上面的图是有差别的
但是可汗之风为了提高连接面积进行了改造
在原来锥形套上又用玻璃钢进行了预成型
做成了鸭嘴型
然后和主梁帽连接
玻璃钢二次粘接本来就有巨大隐患
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造成了这次事故
当然疲劳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我们公司分析的情况还有其他几个原因
这里不便说了
我们公司做的类似的叶片在疲劳实验时候
实验主机已经损坏4次,辅机损坏2次
但是叶片完好,包括叶根和叶片主体
哈哈
我们的叶根连接现在正在进行全新的改良
目前在密集实验
初步结果比较理想
估计会更好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觉得分步制造还是有其优势的:


其一,总体而言,有利于高效生产。 如,大梁,根部预成型体等,这些改进了生产效率。 在这个方面德国设计,还是很厉害的,毕竟一直是制造业大国,设计体现了工艺实现的高效性。

第二, 非常重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分布制造,体现和有利于多重质量控制。

进而,由于某单一部件的质量问题, 而可以单独处理,不会造成其他过大的边际成本。对于成本控制也是有利的。如,大梁坏了,修还是废,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是和蒙皮共灌注的,那就损失大了。


进而对螺栓这个也是一样。愚认为还是分开做的好。容易控制一些吧。

[s: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9: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讨论技术
不讨论成本
失败就是最大的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9: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吴,图中样品上标的字一看就是德国人或者丹麦人写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9: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瞎扯蛋。你对阿拉伯字母的180国写法都有研究? [s:3]  [s: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玻璃钢复合材料商城|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FRP玻璃钢复合材料论坛 蜀ICP备10204395号-1

GMT+8, 2024-6-17 20:54 , Processed in 1.103776 second(s), 19 queries .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