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yjj821020

叶片为什么不自己做,从头做起.只有自己有实力了,才不受制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0 1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16: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ANSYS做的有限元分析,还行,不过翼型看起来有点怪,是外来的还是自己设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3: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新年好啊!!!
你指翼型哪方面怪啊,是形状吗,我用了6种翼型,加上根部一个圆,其它都是中间插值得到的过渡翼型。所以形状应该不会吧,我想你是说铺层厚度变化吧?大家可以都讨论啊!(这种计算,老外最多给个设计分析报告(图片和文字),怎么会给最源头的数据和结果文件呢!还是自己慢慢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15: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yjj821020于2009-02-05 13:57发表的  :
大家新年好啊!!!
你指翼型哪方面怪啊,是形状吗,我用了6种翼型,加上根部一个圆,其它都是中间插值得到的过渡翼型。所以形状应该不会吧,我想你是说铺层厚度变化吧?大家可以都讨论啊!(这种计算,老外最多给个设计分析报告(图片和文字),怎么会给最源头的数据和结果文件呢!还是自己慢慢来吧!)


其实,如果能和国外的公司,如:LM,Enercon等在他们的工程中心参与设计一种叶片, 从翼形到结构。很多问题就能很快解决了。控制点不在宏观方面,而是别人对一些细节上面的处理。也就是说,过去的工程经验会很直接得告诉要注意哪些细节,这些东西俺们是没有过去作参照的。

就像用复合材料做飞机的次,主承力结构一样,需要过去50年的工程试验和应用经验,绝对不是没有工程参照,理论上计算一通就可以的。

其实就像现在天天在说得搞大飞机,和造航母一样的。技术引进很消化是关键,但是如果能把别人的队伍也挖来就更好了。 例如:搞激光,搞火箭,搞飞机等,从俄罗斯,乌克兰挖了上万个技术专家来搞。这样就更快了。 自己单独搞,没经验很难。 例如我们的支线飞机“翔凤”,飞机发动机是加拿大的,翼型设计是乌克兰的,其他的参照以前麦道公司的设计,而且国内的航空公司还不一定愿意买。 但是这是必经的阶段。 甚至设计叶片向俄罗斯学习都可以。

闭门造车是一相情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5: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怎么又牵扯到讨论闭门造车了呢!
说的这些又有几人不知呢!都是做技术的,也许都是从航空航天方面出来的,说点彼此可以相互提高的东西啊!
要不然没太大实际意义啊!
你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16: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泛泛而谈嘛, 欲言又止的。

但如果说其来了,倒是可以讨论的。

首先,你的叶型设计从哪里来的,比如坐标, 有时候空气动力学的哥们给你一个excel表就可以了,或者说干脆一个3D模型.
如果是excel表坐标形式的,你在做3D建模时是如何做翼型钝化处理的,这个是一个关键点。通常这花很长时间的,是关于效率的问题。

然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6: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我们有1.5MW和2MW 的叶片产品的,只是这两个都是直接买的.
现在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所以也是有基础的.
以上算例中的叶片,从翼型到叶片,从气动到结构都是自己做的,但还是不能称为一个产品,还有不少问题.
叶片的后缘钝化在3D建模之前的翼型阶段就处理好了......
其实研究生我是学空气动力学的,工作需要又要做结构有限元分析,所以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更多更广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16: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6楼yjj821020于2009-02-05 16:31发表的  :
之前我们有1.5MW和2MW 的叶片产品的,只是这两个都是直接买的.
现在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所以也是有基础的.
以上算例中的叶片,从翼型到叶片,从气动到结构都是自己做的,但还是不能称为一个产品,还有不少问题.
叶片的后缘钝化在3D建模之前的翼型阶段就处理好了......
其实研究生我是学空气动力学的,工作需要又要做结构有限元分析,所以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更多更广的内容!

也就是说,叶型的3D模型和铺层图都是原来买来就有的。原来是这样啊。

那么现在你就是在原来的模型上作一些修改同时对铺层做出一些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9: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翼型是采用原来产品上的设计的,因为我们实在没精力和条件去研究它;
但叶片的建模中参数变化规律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自己定的(结合Bladed计算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以达到我们的设计目标);
铺层也是在之前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不断调整.
但总体来讲,现在基本只是做了起步工作,还有太多太多的要做.可能有一些不便于在这里讲的原因,有时甚至感觉都做不下去了,只是自己一直还在坚持,所以挺希望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问题想提一下,如果不恰当,请更正:

1,叶片建模参数上的变化是指什么? 对叶片一些地方进行改变么? 正对这些改变是否作了翼型效率上面的改变?效率的影响是多少? 改变的动机是什么呢?便于工艺上的实现,成本上的降低?

2,是否针对这种改变,做模态分析,改变有多少?

3,其实针对载荷,是否可以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呢,利用CFD得到载荷然后作结构分析和疲劳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玻璃钢复合材料商城|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FRP玻璃钢复合材料论坛 蜀ICP备10204395号-1

GMT+8, 2024-6-12 16:51 , Processed in 1.088287 second(s), 17 queries .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