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270|回复: 45

机舱罩,被风电主机厂家忽视掉了的重要部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3 13: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舱罩,被风电主机厂家忽视掉了的重要部件

    由于叶片太过于重要,它的各种力学性能、疲劳性能、设计寿命、功率曲线、振动频率,附加上它的昂贵价格,使得主机厂家把精力都关注于叶片,让复合材料的专业人才集中搞叶片。
    相比之下,同样是复合材料的机舱罩,虽然也是风机上极其重要的部件,只因为叶片的太过耀眼而失去了光芒,使得众多主机厂家忽视了风机的外部保护屏障----机舱罩。
    其实搞了这么多年的复合材料,我个人反而为认叶片好搞,也比较好做,而机舱罩其实比较难做。
    叶片好做主要好在以下几点:
    1. 叶片设计方都已经设计好了叶片的结构、辅层,叶片的主要材料也都通过了GL认证,叶片制造方只要按照这些东西把它做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的设计;
    2. 叶片的真空导入工艺比手糊简单,真空导入其实技术含量很少,很容易学会,也很容易做好。当然叶片的厂家和技术人员都在忽悠,说这个技术含量高,这个蒙蒙外行人还可以,其实真空导入没有什么玩意儿,而且真空导入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人为因素少,产品性能离散性小,所注定了叶片的技术含量没有手糊复杂。设计好了叶片,做出来后这个叶片的力学性能和设计值差别不大,而手糊的机舱罩,你敢说不同的厂家、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性能都是一样吗?所以从力学性能上来讲,机舱罩的风险不亚于叶片。只是问题现在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3. 叶片唯一的难点就是尺寸控制,而造成这个的根本原因就是叶片设计方。国内很多叶片厂家,都是引进国外的设计。国外的设计有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产品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其中包括辅层、尺寸精度等,而这些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很多设计者往往是搞机械出身,他们对于复合材料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的材料、工艺、管理、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认识欠缺。因此他们过于精密的设计、过于严格的要求,是导致叶片尺寸难于保证的根本原因。这个的责任不在叶片制造厂家,而是设计方没有考虑到叶片的变形、加工精度、固化收缩、粘接、材料的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他们只因为会做一些载荷计算,就牛X得不行,那只不过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范围内的能力,并不代表其它方面他们也是专家。我见过他们的设计,有些设计竟然犯了复合材料的低级错误!

    接下来再说说机舱罩,国内市场的机舱罩外形上常见三类风格(这里仅描述双馈发电风机):repower型、vestas/恩德型、GE型。国内的风电企业,很多是引进国外技术,所以连同国外的机舱罩图纸一起买过来,沿用了国外的设计,还有一些仿造国外的外形设计。能独立设计机舱罩的风电企业很少,没有十多年的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经验,没有对承受载荷的理解与分析,哪有这个能力设计?
    合理的机舱罩设计与制造,应当从…………(注:省略的内容,被“驴霸----无知护航”软件当作敏感词汇屏蔽!!)等大约10个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和考滤,才能设计和制造出价格低廉、性能优越、抗极限能力强、使用寿命能充分达到20年的机舱罩和整流罩产品。
    国外的风电企业,国外的设计公司,同样犯了类似叶片错误,对机舱罩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这是导致他们的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我看过repower、vestas、恩德、GE他们的机舱罩,表面质量确实做得好,看起来很美观,好象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不要忘了人们有句俗话:马屎面上光,表面的漂亮并不代表性能高。过高的产品价格并不代表他们的机舱罩抗极限能力强,也不代表使用20年内产品不会出现问题。我设计和开发的机舱罩成本可以比他们的低好几万,但综合性能(尤其是抗极限能力)比他们高,使用寿命也比他们的长,不信可以测试!
    关于机舱罩的成型工艺,vestas、恩德、湘电等采用的是真空导入(单面薄膜)工艺制造,而repower、东汽、GE、华锐采用的是手糊工艺,还有一些采用真空RTM(阴阳模)工艺。对于国内的玻璃钢行业的特点,应该选择适合于中国的成型工艺,然后再做产品结构设计。这样得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具体分析如下;
    …………(注:本段内容被“驴霸----无知护航”软件当作敏感语言屏蔽掉了)
    从上段我们知道了选择哪种成型工艺更适合我国的机舱罩,那么,选择了这种合适的成型工艺之后,接下来就是对于这种成型工艺,验收方和生产方需要抓住的技术关键和质量控制点了。需要抓住的技术关键和质量控制点如下:
    …………(注:这几段内容被“驴霸----无知护航”软件当作敏感语言屏蔽掉了)
    接下来,就是产品设计这一块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机舱罩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这种成型工艺,充分考虑这种成型工艺的特点,对应产品的性能,然后合理设计结构,机舱罩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安装问题、运输问题、通风问题、活动空间问题、应力形变抗极限问题、使用寿命问题…………。
    还有,选择原材料的型号和供应商的问题,思想单纯的外国人,哪里知道中国的原材料里面有很多的猫腻?老实本份人检验奶粉中的含氮量可以计算出奶粉的氮白质含量,哪里知道里面加了三聚氰胺?所以照搬国外的东西到中国来是不行的。如果你是外行,听机舱罩供应商的忽悠,说他们公司的原材料怎么怎么好?他们的成型工艺、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如何如何好,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你是外行,你24小时盯着他们制造机舱罩,你还不知道他在糊弄你,当着你的面弄虚作假你都看不出来。选择什么品牌、什么型号的原材料就有学问了,机舱罩这个产品,哪怕用再差的原材料,弄出来的东西三五年不会有问题,过上七八年,所有的机舱罩全面暴露质量问题,主机厂家怎么办?到那个时候,主机厂商你再找供应商,他大不了不搞了或换个地方改个名字再做玻璃钢,能耐他何?或者他跟你忽悠找出千奇百怪的理由给你推个一干二净,看你怎么办?
    那么该选择什么原材料,什么厂家的产品比较好呢?因为玻璃钢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非标准化产品,所以各个公司的代号,产品叫法都不完全一样,用的东西也不相同,对应的性能也不一致。这个不是简简单单地看看出厂检验报告或检验指标就能完全衡量的。下面我可以简单介绍几种比较好的产品和它们的特点:
     …………(注:这几段内容被“驴霸----无知护航”软件当作敏感语言屏蔽掉了)
    最后,就是产品监造和产品验收了,这个说起来也有很多学问,因时间关系,写到这里就不写了,有兴趣可以私下交流。

    等有空了,我还会再写关于叶片的制造技术细节和被忽视的关键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方案。

祝各位周末愉快! 本人系cxq2510原创,转载请注明由cxq2510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09: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哪位兄台懂这玩意儿的结构设计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14: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貌似不错,其实还不是胡言乱语。舱罩的设计寿命是20年,你们用那些乱七八糟的材料估计用不到10年吧,这还是陆上的,如果沿海或者干脆是海上的,那个盐雾的腐蚀没见识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4: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缺少神秘感,所以很多玻璃钢厂都开始生产机舱罩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注定是先于叶片厂毁灭风电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木头又回来了,终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9: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最大机舱罩生产厂家即将浮出水面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2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在那里,你们那个么 [s: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较搞笑

(注:省略的内容,被“驴霸----无知护航”软件当作敏感词汇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0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wumingsheng于2009-06-13 08:38 PM发表的  :
老刘,在那里,你们那个么 [s:3]
问你同学去,小肖[s:1]不晓得现在双一产能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有卖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玻璃钢复合材料商城|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FRP玻璃钢复合材料论坛 蜀ICP备10204395号-1

GMT+8, 2024-6-12 00:09 , Processed in 1.088485 second(s), 20 queries .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