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促进剂

经济形势异常艰难,各位有何对策?---欢迎讨论!前10位参与讨论的每人加30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1 15: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们看到,美国的金融危机,绝对不像某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对我们中国的经济没有影响,事实上恰恰相反,既然我们的产业政策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美国的金融危机必然同时也就是我们的经济危机!甚至可以这样讲,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过去十年来所奉行的都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因此,都必然会出现经济和金融危机,只不过是谁先走一步的问题。现在看来,是美国人先踩响了地雷。但是,这可是连环雷,后面接下来爆炸的,就是中国了。
如果我们看不到这场危机的本质,还在沾沾自喜,那么后面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肯定要比美国人大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5: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一个非常恶心的例子,美国人是嫖客,中国人就是妓女。如果这妓女一点姿色也没有,丑的象癞蛤蟆,恐怕哪个嫖客也不肯近身的。过去的十年里,美国人愿意出钱,大印钞票,中国人愿意出力,打扮的花枝招展,结果达成了交易,干的热火朝天,不分白天黑夜。最后美国人累的精血耗尽肾亏倒地,中国人也熬尽力竭,怀抱满满美元摇摇欲坠。最终的结果都差不多,就是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6: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命题四,危机过后是什么?
确切地讲,是美国人的危机过后,中国人会怎么样?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经济增量的70%其实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输出给了美国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场危机过后,美国人还会象以前那样生活吗?看来不太可能了,美国人也要学会勤俭持家过日子了。既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所支撑的,那么当美国人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后,中国的经济靠什么支撑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原来支撑中国经济的美国人换成我们自己的中国人。但是,比较一下双方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政府的管理水平,恐怕我们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来代替美国人。
因此,在危机过后,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经济的相对萧条,直到中国人自己富裕到可以替代当年的美国人为止,否则,我们的经济规模很难达到2007年的水平。尽管政府出台了那么多的救市方案,可是,那些都是一次性的临时措施,铁路造好了谁去坐?公路造好了谁去跑?现在的飞机都没人坐了,东方航空封存了20多架飞机,而去年买的150架明年交货了怎么办?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救市措施要发挥最终的作用,都离不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看看各地政府所推出来的高达10万亿的投资方案,真正有多少是能够实实在在持续性增加人民收入的?恐怕不多。
如果不在富民方面想办法,贫富差距还是如此巨大,贪官污吏还是如此之多,垄断集团还是如此猖狂,中国的经济,也许就已经过了历史性的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6: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命题五,回答领导的问题--我们的对策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政府要让人民多挣钱,我们要生产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6: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继续,要不要直接学习台湾,日本直接按人头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龙老大,分析的很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2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命题六,学习美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直接给老百姓发钱行不行?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香港和澳门是直接给老百姓发的现金,而日本更加巧妙,每户家庭发相当于600美元的购物券,台湾正准备步日本后尘。其实,直接发钱给老百姓,应该是拉动内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国内也有很多人提出类似建议,其中上海一位政协委员早在年初就提出全国每人发1000块的建议。然而,在外国简单易行的方法,在中国却很难行得通,盖全因为中国太大,人太多。
首先,中国有多少人,恐怕根本就没人说得清楚。记得二十年前规划三峡移民的时候,当时根据统计,只要移出160万人就能够保证三峡的正常施工,后来结果移出来220万人。尽管中国这些年进行过多次的人口统计,但是,每次的统计结果仅仅是一个数量级的参考数,如果细究起来,恐怕误差至少应在数千万之巨。人口基数不准确,这发多少钱就没了底数;全中国是这样,每个省也差不多如此,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更是黑户口难以计数;
其次,怎样发也令人头疼。首先是人口的流动性大,如何保证每个人都能拿到钱,而且不重复。有人建议按户口所在地发,可是很多人常年不在户口所在地,四处漂流;也有人建议按现地发,这就更难以保证合理公平,中国这么大,不可能保证在完全相同的时刻同时发,那么就会给很多人可乘之机,这里领了钱再跑到那里去领。我们国家连养老保险都没有全国联网,你怎么能知道他在其他地方是否领过钱?因此,无论怎么发,结果都是乱套;
第三,发什么。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基本上无所谓,无论是现金还是购物券都可以,只要当钱用就行。然而那些老少边穷地区,象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发购物券基本没用,很多地区不具备起码的商业条件;如果直接发钱,可以肯定,在目前大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老百姓拿到钱基本上都是存在银行里,特别是老年人,而中国现在有三亿多的老年人,这部分人是不会去消费的,那么就达不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反而增加银行的负担;
第四,就中国目前的官僚体制,腐败程度,估计无论是现金还是购物券,相当一部分根本无法全额到达最基层的老百姓手中,这样反而激化干群矛盾,好事情变成了没事找事做,造成更多的社会不安定;
因此,我估计中央也不是没有评价过直接发钱的可行性,最后没这样做,应该还是觉得不可行。而投资毕竟还要经过银行,并且相对每一个个体老百姓来讲,资金的集中度高,相对利于管理和控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这种救市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21: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命题七,中国经济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建设,中国最大的困难还是人多。正如同当年朱镕基任总理时,首次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记者关于在中国做总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的问题时他的回答,就是中国人太多。人多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多,这就决定了中国无法为高科技经济提供足够的合格技术工人,更无法为第三产业提供足够多的所需人才,所以,尽管全国各地都在喊产业升级,而面对2.3亿平均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你如何才能升级上去呢?这种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生产较为低级的产品;第三个方面,中国的老人多。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60岁以上的老人接近3亿,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社会还没有达到富裕程度之前就未富先老,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仅大大拉低了全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而且,给后面的年轻人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加上多年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现在的十几岁的孩子成婚以后,不仅要负担自己的家庭,而且要负担双方并不富裕的两对父母,这种负担将会给下一代人的实际生活水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这几年我们也反复强调,中国13亿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然而,如果这13亿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那么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变成真实的市场,可是,如果这13亿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不断下降,那么这13亿人就会成为巨大的负担。回顾过去的十年,尽管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上涨,可是由于贫富差距的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教育等等负担的迅速加重,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讲,实际生活水平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成长速度来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大大下降了,特别是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刚结婚不久、刚生完孩子不久又同时买了商品房的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讲,除了房子和孩子,其他的消费基本上都是被严格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内需市场的启动就是难上加难。
因此,回过头来,这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一直是盲目追求GDP的虚荣,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切实提高国民实际生活水平方面,这是何等巨大而又愚蠢的错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3: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命题八,经济危机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做大情结。
现在每天见诸报端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困境,然而,却很少有人去想过,其实,那些大企业的日子也不比中小企业好到哪里去,这一点从浙江华联三鑫、龙江印染以及广东的合俊玩具等大企业的倒闭中就可以略见倪端。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做大情结,地方政府也把做大做强作为对企业倾向程度的基本依据。其实,说穿了,做大的本质除了增加GDP以外,并没有什么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企业内在素质的提高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归属,这一点与企业大小没有关系。
纵观我们企业做大的途径,无非是这么几种:一是盲目投资,多元化发展,到处兼并到处播种,最后摊子大到不可收拾。深圳著名的三九集团便是最典型的案例,这家集团发展到连总裁赵先新都高不清楚到底自己的下属有多少个企业,因为最高峰的时候,三九集团平均每天兼并5--7家企业,行业跨度超过30个;二是追求单一产品的最大规模,但是,如果这种产品是同质化产品,例如苯乙烯苯酐顺酐之类,那么单纯的规模并不能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唯一的生存途径就只能是降价降价降到最底价;三是,采取不法手段获得竞争优势,特别是价格优势。这一点在我们化工行业最明显的就是不开发票偷税漏税、无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成本,这方面在树脂行业是有深刻教训的;或者采取三聚氰胺或者二氯乙烷的手段,以牺牲人的生命这种最卑劣的手段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价格优势。
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都不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所谓的大企业,根本经不起法律社会以及经济波动的风险,随时有垮掉的可能。(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3: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民营企业一定要追求做大呢?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对经济规模的错误理解。一般人都认为,企业大了,容易分摊成本,所以才有规模优势,因此,越大就越有优势,因此,就拼命做大。其实,真正的规模优势并不单纯是规模大,而是规模适当,所谓的规模适当,是指企业规模适应所在行业的规模、适应企业自身资源的规模和适应企业管理水平的规模,只要做到这三个适应,才能使企业处于可控状态,才能规避经济波动的风险;其次,企业家内心自卑心理的作用。这几年,我们很多企业家是从农民出身走出来的,从内心深处讲,这种人很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此,拼命把企业做大,给别人一个风光的亮相,企业成了自己的名片;第三,利用做大来套取政府资源,特别是银行贷款;第四,迎合地方政府的要求,为自己赢得政治资本;第六,地方政府追求GDP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大。(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玻璃钢复合材料商城|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FRP玻璃钢复合材料论坛 蜀ICP备10204395号-1

GMT+8, 2024-4-29 01:50 , Processed in 1.131565 second(s), 17 queries .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